互联网巨头毁灭卖菜商贩?垄断的破坏力超出你

/ 2020-12-14 / 深圳网站建设 / 技术分享

最近一个话题很火,互联网巨头在夺走卖菜商贩的生计。

可以预料到,当互联网巨头用天量级补贴将小商贩击垮,并建立垄断优势后,打车软件和外卖软件的故事或许会重演。

发给我们的补贴,未来终要以平台费的形式,从我们身上赚回来。

可是,真的是赚一点平台费那么简单吗?

就如同外卖平台对于外卖员和商家强势,打车平台对于司机的强势一样。

如果生鲜形成垄断后,又会以怎样的形式压榨上下游呢?

一罐咖啡的故事

2005年的时候,乐施会曾经对英国的咖啡产业链进行过调研,并揭示了一个残酷的规则体系。

一公斤的咖啡成本要29美分,可是乌干达的农民只能获得14美分的收购价。

互联网巨头毁灭卖菜商贩?垄断的破坏力超出你的想象


采购商只接受这个价格,咖啡农要么赔本卖掉,要么什么都得不到。

采购商赚到钱了吗?

并没有,他们收到了咖啡豆,用19美分的价格卖给了加工厂,几乎也是一个不赚钱的价格。

加工厂赚钱了吗?

也没有,加工完的咖啡运到乌干达的首都,卖给贸易商也不过26美分的价格,没什么油水。

奇怪的是,贸易商也没什么油水,他们负责分拣、出口,在每公斤咖啡豆上只赚到1美分。

钱都被谁赚走了呢?

某家全球知名的消费品公司。

他们伦敦烘焙工厂的咖啡收购成本是1.64美元每公斤,研磨烘焙后,价格就上升到每公斤26.4美元。

加工一公斤咖啡,这家公司拥有24.76美元的收入。

它是否有能力出让一点点零头的利益出来,让咖啡收购价上升至29美分,至少让乌干达的农民不至于饿肚子呢?

轻而易举,但它不会做。

这就是垄断资本,所有的垄断资本都是这样做的。

它们只会利用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垄断地位去最大可能地压榨上下游,用天量级资本去击垮所有的反抗者。

最大的话语权

在做期货之前,我对于产业链的理解是肤浅的。

我曾经天真的以为,供需决定价格,生产、消费、库存等因素决定了供需。

但现在我倾向于,话语权决定了市场。

谁在整个环节中占据绝对的话语权,谁就掌控了库存,掌控了供需,掌控了价格,掌控了利润。

投机资本在东北大豆产区疯狂的扫货,有多少收多少。数十亿资金疯狂囤豆,豆价飞升,而山东的榨油厂却因为买不到豆子,缺豆停机。

这就是话语权。

玻璃价格飙升至历史最高位,产能超过往年,市场一片供不应求的景象。而主要原材料的纯碱企业却面临滞销,库存积压。

这就是话语权。

产业链就像是沙漏,中间最窄的那个部分拥有最大的话语权,并掌握了上下游的利益的分配权力。

互联网巨头毁灭卖菜商贩?垄断的破坏力超出你的想象


如何成为沙漏中最窄的那部分呢?

人少,钱多。

如果卖菜出现垄断?

卖菜领域的巨头们,他们在做的事情很简单。

杀光其他玩家,成为钱最多的那一个。

在巨头卖菜出现之前,卖菜领域是否存在巨头垄断呢?

超市时代,垄断就是存在的。只不过在我国不明显。

在非洲,这种垄断甚至出现过当地农民想要火烧超市的抗议。

因为超市从外地运来了大量廉价的蔬菜、水果和食物,本地的农业生产者被击垮,只能被迫种植其他更为廉价的东西。

互联网巨头毁灭卖菜商贩?垄断的破坏力超出你的想象


在欧美,这种垄断也已经很成熟了。

比如说英国,一方面每个城市都有大型的Tesco,而在各个街区都有类便利店式的Tesco Express。

销售廉价生鲜品的品牌连锁无处不在,而小商贩只能转型成为精品模式,集中在城市的中心商业区,毗邻大型超市,主打本地原产优选的差异化产品。

互联网巨头毁灭卖菜商贩?垄断的破坏力超出你的想象


在我覆盖到的地方,你只能生产我指定的东西。

否则,要么没地卖,要么卖不过。

在发达国家,这种垄断还好,毕竟农业人口少,人均土地面积大。

而在农业人口密集的发展中国家,这种垄断最终毁掉很多地区大量人口的生计,塑造一个个乌干达咖啡农民那样的悲剧。

这种破坏并非是用菜贩的就业去创造配送员就业的置换,而会是美国机械化生产的廉价产品破坏亚洲小农经济的那种毁灭。

互联网卖菜平台一旦最后只剩下一两家,会将这种垄断的速度和深度都加到极致。

平台收入最大化,这一准则总有一天会去压榨产业链上的每一个个体。

我自己也是卖菜平台的深度用户。

就上个周,补贴价0.33元一斤的甜玉米,让我一度以为自己和1.25元一斤的饲料用黄玉米是处在两个时空。

1.5元一斤的红壳鸡蛋,让我觉得1.85元一斤的期货价格似乎还不算低。

便宜到这种程度了,还能够送货上门。

我知道这种垄断的风险,可是作为消费者还是在用脚投票。

恐怖的资本,脆弱的人性。